看到于冬将今年春节撤档的《蛟龙行动》金铺子配资,以“特别版”的形式打包再投入院线搏一搏,其实内心还是挺同情这位博纳老总。
实在是博纳为《蛟龙行动》付出良多!
我们先来看博纳影业上市这3年间的现状,占博纳影业主营业务64.41%的院线产品,接连失利,已经让华纳影业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状况。
再看具体作品成绩,近几年博纳影业除了参投的《飞驰人生2》;主旋律影片《志愿军》票房还不错外,自制电影的最好成绩,应该就是梁朝伟和王一博主演的悬疑谍战片《无名》,拿下近10个亿的票房成绩。
其他的像什么《传说》之类的电影,制作得简直让人一言难尽。
而博纳影业之所以在这几年电影一直没有好产出金铺子配资,连于冬自己都承认,很多资金都放在了《蛟龙行动》项目上,以至于让其他很多电影项目受到了资金的影响,甚至于制作停滞。
记得在春节档电影宣发时,于冬就曾经出席发布会苦哈哈的说,《蛟龙行动》占用太多资金,为了让电影正常上映,自己还得去找关系喝。
可是即便这样,《蛟龙行动》在今年最强春节档战争中还是垫底的存在。
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,《蛟龙行动》首播口碑释放后,作为总制片人的于冬非常不满,一直强调《蛟龙行动》被黑,是某些用户故意打了低分,要求“公平”,并且表示自己“绝不撤掉”。
可他的话很快被打脸,电影在2月14日公开发微博宣布撤档,并且表示 “电影将在充分听取广大观众建议的基础上,制作一部特别版,择日再与观众见面”。显然制作方这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电影有大问题。
然后电影在春节档支持了17天后金铺子配资,拿着豆瓣的6.2的评分,和不足4亿的票房黯然退场。
说实话,我个人并不同情于冬,他太迷信主旋律电影和香港早期导演的能量了。
就像他拍《传说》找唐季礼,拍《蛟龙行动》找林超贤一样,同一系列非要同一批人?一点不考虑时代性和大审美。
前者在《传说》败北后,说过:“现在的观众怎么都不喜欢以前的故事了?”这样幼稚的话。
后者在成功制作一系列动作电影后,迷之自信的相信,自己的文戏也能操作的非常高杆,于是将《蛟龙行动》拍成了一部低主题、低故事的军事装备的PPT。
其实说到这里,我就要往回拉一拉进度,我一直觉得2018年林超贤的《红海行动》有些过誉了。
当年《红海行动》之所以受追捧,和题材和环境有很大关系,影片在弘扬了我国军人精神同时,展现了战争的残酷,再加上群像戏也掌控的比较好,在口碑的带动下,借助观众的好评,创下了36亿人民币的高票房。
可是你把《红海行动》拿到近两年来放试一试,成绩也许依然不错,但绝对不会成为票房冠军。更何况它的续集《蛟龙行动》虽然强调这是一部 “中国核潜艇大片”“深海军事巨制”。
可电影不仅叙事混乱,角色扁平,过度强调技术奇观,军事逻辑和人物塑造严重缺失,硬伤无数,最后沦为今年春节档的垫底之作真的不冤枉。
再说电影败了就是败了,想要逆转命运,通常必须从头再来。
可是于冬认为在《蛟龙行动》主体内容已经定型的情况下,删减一些观众吐槽的煽情点就可以让《蛟龙行动》起死回生,不太现实。
毕竟现在的观众阅片率都很高,“新瓶装旧”酒的电影能博多少好感度?其实可以预见!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